网站首页 中国民俗 地名趣谈 人生感悟 短信精粹 中外旅游 开心笑话

杨安:对2008-2013年中医医疗机构服务量的分析

2023 年 2 月 23 日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5年第5期)
杨安,郑格林,杨永生,肖梦雄,陈珞珈

 
    摘要:中医类医疗机构的服务主要分为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两部分。笔者通过对最近六年的门急诊总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数、每百门急诊的入院人数、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医师工作效率这六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概括近年中医类医疗机构的服务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中医药;医疗服务量;中医医院;门诊;住院
Abstract: The serv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ions consists of Outpatient Care and Inpatient Care.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service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last six years, by contrasting and analyzing the following quotas: the total number of treatment in the emergency door, the number of discharged patients, hospital admissions per 100 outpatient emergency treatment, rate of utilization of hospital beds, the average days of staying in hospital and doctors work efficiency, and then give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 volume;
First-author’s address: Wang jing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10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CHEN luo-jia,E-mail:xxsclj@163.com
 
    “中医服务资源决定了中医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中医药无论是从资源占有量、机构数量与规模和医疗服务提供等方面,均占有重要地位。”[1]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医疗在国民经济和国民健康中的重要作用,笔者采用《2013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的最新资料数据,对中医医疗机构的服务量进行研究,通过对最近六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前中医医疗服务的优势与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1.中医类医疗机构及其服务的概念
    中医类医疗机构包括中医类医院、中医类门诊部、中医类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其服务分为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两部分,笔者主要采用门急诊总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数、每百门急诊的入院人数、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医师工作效率这六个指标来分析六年来中医类医疗机构服务量的情况。
    2.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
    201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1019.4万人次,占全国总诊疗量的15.4%,比2008年增加330755.9万人次(增长61.19%),年均增长率10.02%。其中:中医类医院48952.5万人次,占中医类医疗机构总诊疗量的60.1%;中医类门诊部1433.6万人次,占1.8%;中医类诊所11059.3万人次,占22.6%;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7541.2万人次,占24.5%。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一是中医类医疗机构门诊量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医疗机构门诊量的增长速度;二是中医门诊量中,数量最多的是中医医院,其次是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再次是中医诊所。详见表1。
 
    表1  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万人次)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年均增长率 2013年较
2008年增长
增长的比
例构成
中医总诊疗量 50263.5 56150.6 61264.1 67531.9 74695.2 81019.4 10.02% 30755.9
中医类医院 30157.6 33132.7 36026.5 39668.5 45120.2 48952.5 10.17% 18794.9 61.11%
中医医院 27540.9 30145.8 32770.2 36120.6 40705.2 43726.3 9.69% 16185.4 86.12%
中西医结合医院 2120.1 2449.9 2702.6 2958.8 3769.1 4466.1 16.07% 2346.0 12.48%
民族医医院 496.6 537.0 553.8 589.1 645.9 760.1 8.89% 263.5 1.40%
中医类门诊部 726.7 820.3 975.9 1127.9 1290.8 1433.6 14.56% 706.9 2.30%
中医门诊部 574.7 681.2 808.9 934.8 1069.5 1221.6 16.28% 646.9 91.51%
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149.1 137.6 164.6 189.2 217.8 207.9 6.87% 58.8 8.32%
民族医门诊部 2.9 1.5 2.4 4.0 3.5 4.1 7.17% 1.2 0.17%
中医类诊所 7346.3 8398.5 9178.3 9981.0 10250.2 11059.3 8.53% 3713.0 12.07%
中医诊所 5470.9 6176.8 6796.1 7414.0 7857.7 8616.7 9.51% 3145.8 84.72%
中西医结合诊所 1804.1 2140.1 2283.8 2458.0 2291 2341.5 5.35% 537.4 17.08%
民族医诊所 71.3 81.6 98.3 109.0 101.5 101.1 7.23% 29.8 5.55%
其他机构中医类
临床科室
12032.9 13799.1 15083.4 16754.5 18033.9 19574.1 10.22% 7541.2 24.52%
综合医院 6802.3 7531.9 8089.2 9057.4 8826.9 9429.1 6.75% 2626.8 34.83%
专科医院 335.3 361.0 390.2 461.0 496.5 527.8 9.50% 192.5 2.5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1343.4 1912.0 2512.9 3074.6 3846.0 4503.5 27.37% 3160.1 41.90%
乡镇卫生院 2963.6 3285.3 3419.5 3473.7 4185.6 4756.8 9.93% 1793.2 23.78%
其他机构 588.4 708.9 671.6 687.9 679.0 746.2 4.87% 157.8 2.09%

 
    2.1中医类医院的门诊服务量
    2013年中医类医院门诊诊疗量48952.5万人次,较2008年增加18794.9万人次(增长62.32%),年均增长率10.17%,占中医类医疗机构总诊疗量的60.1%。其中中医医院43726.3万人次,较2008年增加16185.4万人次(增长58.77%),年均增长率9.69%,占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的89.3%;中西医结合医院4466.1万人次,较2008年增加2346.0万人次(增长110.66%),年均增长率16.07%,占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的9.1%;民族医医院760.1万人次,较2008年增加263.5万人次(增长53.06%),年均增长率8.89%,占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的1.6%。其中,中西医结合医院虽然机构很少,但诊疗人次的年均增长率最高,反映了社会对此类医院的旺盛需求。
    2.2中医类门诊部的门诊服务量
    中医类门诊部的总诊疗量1433.6万人次,较2008年增加706.9万人次(增长97.28%),年均增长率14.56%,占中医类医疗机构总诊疗量的1.8%。其中中医门诊部1221.6万人次,较2008年增长646.9万人次(增长112.56%),年均增长率16.28%,占中医类门诊部总诊疗人次的85.2%;中西医结合门诊部207.9万人次,较2008年增加58.8万人次(增长39.44%),年均增长率6.87%,占中医类
门诊部总诊疗人次的14.5%;民族医门诊部4.1万人次,较2008年增加1.2万人次(增长41.38%),年均增长率7.17%,占中医类门诊部总诊疗人次的0.3%。由表1可见,2013年中西医结合门诊部的诊疗量较2012年减少9.9万人次,这是不正常的;中医门诊部增长的诊疗人次占中医类门诊部增长总诊疗人次的91.51%,其年均增长率是16.28%,远高于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和民族医门诊部,所以中医门诊部的门诊服务量增长得最多且最快。
    2.3中医类诊所的门诊服务量
2013年中医类诊所诊疗11059.3万人次,较2008年增加3713.0万人次(增长50.54%),年均增长率8.53%,占中医类医疗机构总诊疗量的22.6%。其中中医诊所8616.7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3145.8万人次(增长57.50%),年均增长率9.51%,占中医类诊所总诊疗人次的77.9%,;中西医结合诊所2341.5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537.4万人次(增长29.79%),年均增长率5.35%,占中医类诊所总诊疗人次的21.2%;民族医诊所101.1万人次,比2008年增加29.8万人次(增长41.80%),年均增长率7.23%,占中医类诊所总诊疗人次的0.9%。由表1可见,中西医结合诊所诊疗人次的增长速度是最慢的;民族医诊所增长的诊疗人次仅占中医类诊所总诊疗量增长人次数的5.55%,其增长的人次是最少的,且2013年较2012年减少了0.4万人次;中医诊所诊疗人次的增长是最快且最多的。
    2.4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门诊服务量
    2013年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门急诊量19574.1万人次,较2008年增长7541.2万人次(增长62.67%),年均增长率是10.22%,占中医类医疗机构总诊疗量的15.4%。其中综合医院9429.7万人次,较2008年增长2626.8万人次(增长38.62%),年均增长率6.75%;专科医院527.8万人次,较2008年增长192.5万人次(增长57.41%),年均增长率9.5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503.5万人次,较2008年增长3160.1万人次(增长235.23%),年均增长率27.37%;乡镇卫生院4756.8万人次,较2008年增长1793.2万人次(增长60.51%),年均增长率9.93%;其他机构746.2万人次,较2008年增长157.8万人次(增长26.82%),年均增长率4.87%。详见表1。可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诊疗人次增长得最快,且其增长的诊疗人次占其他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增长总诊疗人次的41.90%,增长得最多。“为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实质性中医药服务需求,开展社区中医医疗服务,有其必要性和优势,是社区中医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2]究其原因,一是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门诊量增长很快,中医的门诊量随之增长;二是各级中医管理部门把社区中医工作发展列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工程”,力度大,措施实,所以效果也好。
    3.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住院服务量
    3.1出院人数
    201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出院2276.0万人,较2008年增加1192.2万人(增长110.01%),年均增长率是16.00%,远高于中医门诊量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全国医疗机构出院病人的增长速度(全国出院病人数2013年比2012年增长8%),已占全国出院病人总量的11.9%。
    中医类医院出院2010.1万人,较2008年增长1046.0万人(增长108.50%),年均增长率15.83%,占中医类医疗机构出院人数的88.3%。其中中医医院出院1815.7万人,较2008年增长931.1万人(增长105.25%),年均增长率是15.83%,其增长的出院人数占中医类医院增长总出院人数的87.74%;中西医结合医院154.1万人,较2008年增长91.1万人(增长144.51%),年均增长率是19.58%,其增长的出院人数占中医类医院增长总出院人数的7.64%;民族医医院40.2万人,较2008年增长23.8万人(增长145.88%),年均增长率是19.71%,其增长的出院人数占中医类医院增长的总出院人数的2.00%。六年来出院病人年均增长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医院。
    中医类门诊部出院9218人,较2008年增长0.3万人(增长37.30%),年均增长率是6.54%,占中医类医疗机构出院人数0.04%,其增长的出院人数占中医类医疗机构增长的总出院人数的0.02%。其中中医门诊部4279人,较2008年增长226人(增长5.58%),年均增长率是1.09%,其增长的出院人数占中医类门诊部增长的总出院人数的9.03%;中西医结合门诊部3115人,比2008年增长467人(增长17.64%),年均增长率是3.30%,其增长的出院人数占中医类门诊部增长的总出院人数的18.65%;民族医门诊部1824人,比2008年增长0.2万人,年均增长率168.79%,其增长的出院人数占中医类门诊部增长的总出院人数的72.32%;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263.2万人,较2008年增长144.1万人(增长121.03%),占中医类医疗机构出院人数的11.6%,其增长的出院人数占中医医疗机构增长的总出院人数的12.09%。详见表2。由此可见,民族医门诊部的出院人数增长幅度最大,年均增长率达168.79%;中医医院的出院人数增长得最多,带动了整个中医住院服务量的增长。
 
表2中医类医疗机构出院人数(人)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年均增长率 2013较2008
增长出院人数
增长的比
例构成
总计 10837684 12816766 14472356 16708708 20222218 22759860 16.00% 11922176
中医类医院 9640386 11235483 12756660 14686540 17989489 20100542 15.83% 10460156 87.74%
中医医院 8846520 1026068 11600936 13412885 16362172 18157240 15.47% 9310720 78.10%
中西医结合医院 630387 762307 912724 982815 1290360 1541344 19.58% 910957 7.64%
民族医医院 163479 212408 243000 290840 336957 401958 19.71% 238479 2.00%
中医类门诊部 6714 13199 2321 3145 6195 9218 6.54% 2504 0.02%
中医门诊部 4053 12044 1528 1476 2922 4279 1.09% 226 9.03%
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2648 1150 788 1665 2993 3115 3.30% 467 18.65%
民族医门诊部 13 5 5 4 280 1824 168.79% 1811 72.32%
其他机构中医
类临床科室
1190584 1568084 1713375 2019023 2226534 2631518 17.19% 1440934 12.09%

 
    3.2 每百门急诊人次的入院人数
    每百门急诊人次的入院人数,反映医院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病房收治病人能力的高低。“门急诊量与入院病人数是正相关关系,也反映医疗水平。门急诊量越大,入院病人数就会越多。每百门急诊入院患者数量应当反映的是医院医疗质量水平,医院门急诊病人的‘质量’高,单位门急诊的入院患者数量就会增加,显示医院诊治危重和疑难病的能力。”[3]2013年中医类医院每百门急诊人次的入院人数是4.25人,较2008年增长0.96人(增长29.18%),年均增长率是5.25%,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经过六年的努力,每一百门急诊病人,中医院从能收进3.29个住院病人增长到能收进4.25个住院病人,2013年中医类医院门诊4.9亿病人,仅此每百门急诊人次的入院人数水平提高,就多收治了470万个住院病人,这是中医类医院病房综合能力与临床疗效提高的表现。在每百门急诊人次的入院人数中,中医医院4.29人,较2008年增长0.98人(增长29.61%),年均增长率是5.32%;中西医结合医院3.6人,较2008年增长0.56人(增长18.42%),年均增长率是3.44%;民族医医院5.61人,较2008年增长2.14人(增长61.67%),年均增长率是10.08%。详见表3。由此可见,民族医医院的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增长最快,这与过去这类医院病房综合能力较差,门诊量大住院病人较少有关。中西医结合医院则略显逊色,其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的年均增长率低于中医类医院,这与他们的前身是西医综合医院,起点较高有关。
 
    表3  中医类医院每百门急诊的入院人数(人)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3年较2012
年的增长率
年均
增长率
中医类医院 3.29 3.5 3.68 3.81 4.11 4.25 3.41% 5.25%
中医医院 3.31 3.51 3.68 3.82 4.15 4.29 3.37% 5.32%
中西医结合医院 3.04 3.17 3.47 3.4 3.53 3.6 1.98% 3.44%
民族医医院 3.47 4.13 4.62 5.12 5.5 5.61 2.00% 10.08%

 
    3.3病床使用率
    病床使用率是评价病房工作效率的核心指标。2013年中医类医院的病床使用率是87.91%,较2008年提高10.71个百分点。其中中医医院88.58%,较2008年提高11.24个百分点;中西医结合医院85.72%,较2008年提高5.49个百分点;民族医医院72.12%,较2008年提高10.66个百分点。详见表4。由此可见,中医医院的病床使用率是逐年提高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大体呈上升趋势,但2013年较2012年稍低,而民族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则不太稳定,上升和降低的幅度都较大。
 
    表4  中医类医院病床使用率(%)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中医类医院 77.2 81.58 83.66 85.82 88.02 87.91
中医医院 77.34 81.76 84.09 86.34 88.56 88.58
中西医结合医院 80.23 82.06 82.82 83.41 85.90 85.72
民族医医院 61.46 73.25 70.59 74.29 74.64 72.12

      3.4平均住院日
    平均住院日也是评价病房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2013年中医类医院出院者的平均住院日是10.2天,较2008年缩短0.31天,但仍比综合医院住院时间长。其中,中医医院10.1天,较2008年缩短0.36天;中西医结合医院10.9天,较2008年缩短0.35天;民族医医院10.9天,较2008年增加0.44天。详见表5。由此可见,2009年中医医院的平均住院日较长,之后逐年缩短;中西医结合医院不稳定,但变动幅度不大;民族医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基本没有规律可循,变动幅度较大,且均比同年的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长。
 
    表5  中医类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中医类医院 10.51 10.47 10.67 10.54 10.23 10.2
中医医院 10.46 10.41 10.64 10.49 10.16 10.1
中西医结合医院 11.25 10.87 10.81 10.86 10.82 10.9
民族医医院 10.46 11.88 11.61 11.9 11.21 10.9

 
    3.5医师工作效率
“每百门急诊人次的入院人数是一个有管理意义的指标,既反映医疗水平,也反映工作效率。2010年中医医院每百门急诊人次的入院人数为3.68人,2009年为3.51人,2010年比2009年增长0.17人,增长率为4.84%。2010年综合医院每百门急诊人次的入院人数为5.10人,比2009年增长了6.25%。这表明虽然中医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有所提高,但每百门急诊人次的入院人数与综合医院比较仍有较大差距,这与中医医院以门诊为主体,病床相对较少,急诊和手术病人比综合医院少的特点有关。” [4]
    3.5.1医师人均每日负担诊疗人次
2013年中医类医院医师人均每日负担7.91诊疗人次,较2008年增长1.21人次(增长18.06%),年均增长率3.38%。其中,中医医院7.95人次,较2008年增长1.22人次,(增长18.13%),年均增长率3.39%;中西医结合医院8.33人次,较2008年增长1.39人次(增长20.03%),年均增长率3.72%;民族医医院5.11人次,较2008年增长0.34人次(增长7.13%),年均增长率1.39%。详见表6。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数只有2011年和2012年低于中医医院,其余都高于中医医院,且其年均增长率也高于中医医院近0.4个百分点,说明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是最高的。
表6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3年较2012年
的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
中医类医院 6.7 6.87 7.02 7.49 7.83 7.91 1.02% 3.38%
中医医院 6.73 6.9 7.07 7.55 7.91 7.95 0.51% 3.39%
中西医结合医院 6.94 7.3 7.2 6.3 7.1 8.33 17.32% 3.72%
民族医医院 4.77 4.82 4.72 4.83 4.81 5.11 6.24% 1.39%

 
    3.5.2医师人均每日负担住院床日
2013年中医类医院医师人均每日负担2.33个住院床日,较2008年增长0.72个床日(增长率44.72%),年均增长率7.67%。其中中医医院2.34个床日,较2008年增长0.73个床日(增长率45.34%),年均增长率7.77%;中西医结合医院2.2个床日,较2008年增长0.48个床日(增长率是27.91%),年均增长率5.05%;民族医医院2.1个床日,较2008年增长0.9日(增长率75.00%),年均增长率11.84%。详见表7。由此可见,中医医院的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逐年增加,其年均增长率仅次于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虽然也呈上升趋势,但其增长速度较小,且2013年与2012年持平,其年均增长率低于中医类医院的年均增长率;民族医医院的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只有2012年略微降低,虽然比同年的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数据都低,但是它的速度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远远大于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
 
    表7  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3年较2012年
的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
中医类医院 1.61 1.75 1.87 2.06 2.25 2.33 3.56% 7.67%
中医医院 1.61 1.75 1.87 2.07 2.26 2.34 3.54% 7.77%
中西医结合医院 1.72 1.78 1.95 1.99 2.2 2.2 —- 5.05%
民族医医院 1.2 1.61 1.7 1.94 1.92 2.1 9.38% 11.84%

 
    4分析和讨论
    4.1中医医疗服务量快速增长,充分证明社会人群对中医药的需求很大。
综上所述,无论门诊服务还是住院服务,中医医院都是独占鳌头,成为中医医疗服务发展的“带头人”。“中医医院是我国中医医疗服务的骨干力量: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立起了具有一定规模、较为完善的中医医院服务体系,对促进中医药临床应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我国中医药服务的骨干力量。”[1]中医医院服务量的迅猛增长,带动了整个中医类医疗机构服务量的增长。
    六年来,全国中医门诊人次和出院病人数分别以年均10.02%、16%的增长率快速增长,2013年全国中医门诊人次和出院病人比2012年分别以9%、13%的增长率快速增长,高于全国医疗卫生机构6%、8%的增长速度。而且近年来全国中医医疗服务量在全国总医疗服务量中的比例逐年增大,门诊服务量占比由2008年的14.2%增加至2013年的15.4%,住院服务量占比由9.4%增至11.9%。这说明中医医疗服务量无论是绝对值、增长速度,还是占全国总医疗服务量的份额,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这是可喜且来之不易的。
    仔细剖析其原因,中医医疗服务量的增长来源于三个方面的推动:首先,近年来医保和新农合政策推动了患者对中医服务的需求。“90年代以束,医疗卫生费用上涨较为迅速.医疗费用在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上升,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5]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超过95%;2014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和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在2013年的基础上提高了40元,达到320元;这些医改政策与措施极大地扩大了国民对医疗及中医的需求与服务。很多地区还制定了医保和新农合对中医医疗服务的倾斜政策,如提高门诊报销比例、降低住院起付线等,这些利好的政策使得患者有条件就医、有动力看中医,推动了中医服务量的增长;其次,在政府的扶持下,中医医疗整体资源增长拉动了服务量的上升。2009年以来的五年中,虽然中医医疗机构数增长缓慢,但中医床位增长了26万张,年均增长率为12.6%,这是一个较快的增长。中医类医院的业务用房面积也由2009年的2642万平方米增长至2013年的380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为9.5%。2013年中医医疗卫生机构财政拨款为192亿元,比上年增加19亿元,这些资源增长为服务量增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和自身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是服务量增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各地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引导鼓励政策,如保留中药饮片加成政策、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政策等等,从不同角度激励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同时中医医疗机构也引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质服务,吸引大量患者就医。中医医院每医生每日担负的门诊人次和住院床日数都比过去明显提高,效率的提高也带动了产出的提高。
    4.2非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资源与服务情况不容忽视,发展中医需要卫生行业的共同努力。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仅包括中医医疗机构,还包括能够提供中医医疗服务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在城市基层卫生服务中的有效融合,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城市社区的实现,对落实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完善我国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意义重大。中医提出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论以及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能够在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起的重要作用。”[6]从2013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非中医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员占全国中医药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医床位数占中医总床位的13%;非中医类医疗机构的中医诊疗量占中医总诊疗量的四分之一,住院服务量也达十分之一。所以中医医疗机构以外的中医资源不容忽视,与中医医疗机构相比,其拥有的中医药人力资源与其提供的中医服务量差距较大,因此非中医类医疗机构所能提供的中医服务量仍具有很大的潜力。另外,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机构占同类机构的比例数仍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村卫生室差距较大。究其根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有些地方的中医行政主管部门本身不太重视中医医疗机构以外的中医资源的扶持与发展,虽然中医主管部门已展开了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等措施,但力度仍显不足,或是管理职责问题,对非中医机构只能指导不能领导;二是个别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把中医“抛”在脑后,并未贯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4.3民族医医院的工作效率应当提高。
    从表1可见,民族医医院的院均门急诊人次、门诊量年增长率都远低于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民族医医院的病床使用率仅72.12%,而且比2012年下降了2.52个百分点,说明民族医医院的工作效率与服务产出应当努力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家应,黄琳,朱岷,吴坤平,查德忠,杨荣臣.中医医疗服务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2008, 24(6):361-363.
[2] 许小芬,胡正路.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2010,18(3):198-200.
[3] 郑格林,杨永生,孙晓东,李金芳,陈思,陈珞珈. 2005—2009年我国中医医院医疗服务情况分析 [J].中医药管理,2011,31(11):31-32.
[4] 郑格琳,杨永生,肖梦熊,陈珞珈.我国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的资源与服务对比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8):1-3.
[5] 奚益群,曾建文,沈远东,陈洁.中医医院综合效益评价研究概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8):449-451.
[6] 赵臻,杨海丰,李金芳,等.我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19(6):526-529.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