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2 月 23 日
郑格琳1 孙晓东1 杨永生1 李金芳2 陈 思1 于春江3 陈珞珈1△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年1月第20卷第1期)
摘要 为了掌握5年来我国中医医院经济运行情况,文章采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我国中医医院经济运行数据,并与综合医院比较,运用横向和纵向对比等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2005~2009年我国中医医院经济总体上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今后应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医疗收入的比重。
关键词 中医医院;经济运行;收入;业务收入;支出
中图分类号 R-0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 – 9203(2012)01 – 0006 – 04
2005年我国有中医医院2 620所,设置床位28.77万张,职工总数为41.54万人。到2009年,有中医医院2 728所,设置床位38.56万张,职工总数51.85万人。2005年中医医院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分别为2.07亿人次、563.71万人次;2009年分别为2.94亿人次、1 026.08万人次。中医医院机构数逐年增加,床位规模不断扩大,人力资源不断增长,医疗服务量也大幅度增加,中医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同时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文章采用2005~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运用横向和纵向比较等方法,对中医医院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1 2005~2009年中医医院收入与支出情况
1.1 总收入、总支出
2005年中医医院总收入447.71亿元,2009年达到944.41亿元,增加496.70亿元,增长110.94%,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51%。2005年总支出436.07亿元,2009年为910.81亿元,增长108.87%,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22%。这5年总收入的增长比例、年平均增长速度略高于总支出。
1.2 总收入构成
总收入由财政与上级补助收入、业务收入构成。2005年总收入中,财政与上级补助收入35.80亿元,业务收入411.91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8.00%和92.00%。2009年财政与上级补助收入93.51亿元,业务收入850.91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9.90%和90.10%。财政与上级补助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7.13%,业务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9.89%。
5年来财政与上级补助收入增长57.71亿元,增长了161%,且年平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业务收入,说明各级政府重视对中医院的投入,且投入力度加大,是建国以来对中医医院投入最大的时期(这里包括金融危机时为拉动内需而对中医院的大量基建投入)。从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上看,虽然政府对中医医院的补助在逐步加大,但2009年仍只占10%。财政补助和上级补助中包括了政府拨给医院的人员工资补助、基建补助、设备补助、项目补助,其中用于人员工资补助的“基本支出补助”只占总收入的4.76%[1],今后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医院人员工资的补助力度。
1.3 业务收入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业务收入占了医院收入的绝大部分。可以说,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医院自身的收入。
(1)院均年业务收入。2005年中医医院院均年业务收入1 572.19万元,2009年3 119.16万元,增长了1 546.97万元,增长比例为98.40%,年平均增长速度18.68%。2005年综合医院院均年业务收入2 396.69万元,2009年4 568.74万元,增长了2 172.05万元,增长比例为90.63%,年平均增长速度17.50%。与综合医院比较,虽然中医医院院均年业务收入和增长的绝对值不如综合医院,但增长比例和速度均高于综合医院。5年来中医医院规模扩大、资产增长,同时医疗服务量也增长很快,进而产出了业务收入,充分说明中医医院的自身活力和竞争力在增强。这是很好的趋势。
(2)人均年业务收入。职工人均年业务收入是评价医院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2]。2005年中医医院人均年业务收入9.92万元,2009年16.41万元,增长了6.5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13.42%。1995年中医医院职工人均年业务收入3.22万元[2],1995年至2009年14年间人均年业务收入增长了5倍多,充分说明近年来中医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均快速提高。综合医院2005年人均年业务收入12.79万元,2009年20.64万元,增长了7.85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72%。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相比,近5年人均年业务收入的增长趋势基本相同,差距绝对值缩小不明显,但增长速度中医医院比综合医院快0.70个百分点,表明近年中医医院在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见图1。
图1 2005~2009年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人均年业务收入情况
1.4 人员经费支出
人员经费支出是指医院用于职工个人方面的费用开支。人员经费支出应当随着医院收入、支出、业务量的增长而同步协调增长,这样既能提高职工收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能促进医院医疗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中医医院总支出中,2005年人员经费支出117.65亿元,占总支出的26.98%;2009年人员经费支出232.51亿元,占总支出的25.53%。2007年人员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高达28.11%,可能与当年全国进行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有关。其余年份比例均在25~26%之间。从医院经济管理实践来看,笔者认为职工支出以占总支出的22~25%为宜。
业务收入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产出表现,从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可以看出医院对职工的分配力度。2005~2009年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人员经费支出情况见表1。从表1中可见,5年来中医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基本在27~31%之间,且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与综合医院相比,中医医院的业务收入用于职工分配的比重高于综合医院3~4个百分点。中医医院的这个比例应当适当下降。
2005年中医医院人均人员经费支出2.83万元,2009年4.48万元,增长了1.65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12.18%,略低于人均业务收入13.42%的速度。2005年综合医院人均人员经费支出3.28万元,2009年5.11万元,增长了1.83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11.76%。与综合医院相比,中医院人均人员经费支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稍快于综合医院,反映了中医医院职工收入增加明显,但绝对值仍低于综合医院。
表1 2005~2009年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人员经费支出情况
年份 |
人员经费支出占 |
|
人员经费支出占 |
|
人均人员经费支出 |
|||||
中医医院 |
综合医院 |
|
中医医院 |
综合医院 |
|
中医医院 |
综合医院 |
|||
2005 |
26.98 |
24.83 |
|
28.56 |
25.64 |
|
2.83 |
3.28 |
||
2006 |
25.96 |
25.22 |
|
28.93 |
26.84 |
|
3.01 |
3.65 |
||
2007 |
28.11 |
25.14 |
|
30.69 |
26.74 |
|
3.68 |
4.04 |
||
2008 |
26.04 |
24.59 |
|
27.93 |
25.81 |
|
3.99 |
4.63 |
||
2009 |
25.53 |
23.84 |
|
27.32 |
24.78 |
|
4.48 |
5.11 |
2 2005~2009年我国中医医院收支结余情况
2.1 收支结余
2005~2009年中医医院收支结余分别为11.64亿元、-11.23亿元、5.47亿元、19.09亿元、33.60亿元,收支结余率分别为2.60%、-2.29%、0.90%、2.51%、3.56%。除了2006年为负值外,各年的收支结余均为正值,从2007年起收支结余率稳步上升,近5年中医医院总体上是有结余的。这说明中医医院经济管理效率提高,自身发展能力逐渐增强。
2.2 医疗、药品收支结余
因《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没有中医医院、综合医院的医疗、药品收入与支出数据,故本部分采用2005~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政府办中医医院、综合医院的医疗、药品收入与支出数据进行分析。医疗收支比越大,医疗亏损就越小,同时药品收支比越小,药品盈余就越小,医院依赖药品加成收入的程度就越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医药收支弹性(医疗收入支出比/药品收入支出比)越大越好,一般弹性在0.8~0.9 之间比较合理[3]。
2005年政府办中医医院医疗收支比、药品收支比分别为84%和110%,即中医医院医疗亏损16%,药品盈余10%,而综合医院医疗亏损12%,药品盈余14%。2009年中医医院医疗亏损13%、药品盈余6%,综合医院医疗亏损8%、药品盈余7%。2005~2009年政府办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医药收支弹性在0.76~0.85之间。见表2。
2005年政府办中医医院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的比例为52.19%,综合医院为47.12%。2009年中医医院为51.67%,综合医院为46.40%。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的比例有所降低,且综合医院药品比例低于中医院,“以药养医”的体制依旧存在,但依赖度下降。
表2 2005~2009年我国政府办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医疗和药品收支结余情况
年份 |
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 |
|
医疗收支比 |
|
药品收支比 |
|
医药收支弹性 |
||||
中医 |
综合 |
|
中医 |
综合 |
|
中医 |
综合 |
|
中医 |
综合 |
|
2005年 |
52.19 |
47.12 |
|
83.99 |
88.27 |
|
110.05 |
114.24 |
|
0.76 |
0.77 |
2006年 |
51.11 |
45.49 |
|
84.15 |
88.43 |
|
108.12 |
110.49 |
|
0.78 |
0.80 |
2007年 |
50.64 |
45.55 |
|
83.79 |
88.62 |
|
104.60 |
106.46 |
|
0.80 |
0.83 |
2008年 |
51.33 |
46.29 |
|
85.54 |
89.74 |
|
105.49 |
106.73 |
|
0.81 |
0.84 |
2009年 |
51.67 |
46.40 |
|
86.64 |
91.61 |
|
106.21 |
107.42 |
|
0.82 |
0.85 |
3 2005~2009年中医医院资产与负债情况
3.1 资产结构
2005年~2009年,中医医院总资产增长189.81%,以每年30.48%的高速度增长。其中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从2005年的69.58%下降到2009年的62.46%,而流动资产由2005年的29.27%上升到2009年的36.66%,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大幅上升,经济学效益趋好。
3.2 偿债能力
医院的偿债能力,可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衡量。资产负债率是衡量医院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正常情况下要求在50%以下才比较稳妥[3]。2005年我国中医医院的资产负债率为32.48%,2009年达39.67%,高于同期综合医院,但是安全的。中医医院近年来发展很快,很多资金靠贷款和自筹,这比“等、靠、要”的僵化思维要好得多,中医医院不发展就没有出路或是一条死路。
对于医院经营者来讲,高负债可以扩大医院经营规模, 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4]。但负债比率的高低要有一定的限度, 负债过低会失去扩张的机会, 负债过高会形成潜在的债务危机, 增加经营风险[3]。
四、讨论
4.1 中医医院总收入增长显著
5年间中医院总收入翻了一番,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原因有四:一是近几年中医医院机构增加、床位增长了34%,推动了收入增长。二是5年间中医医院医疗服务量大幅度增加,门急诊量增长了42%,出院人数增长了82%,这是经济增长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三是医改推进了医保的普及,农村新农合给付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医疗需求旺盛。四是社会物价上涨因素,导致药品和医用材料涨价。
4.2 政府对中医医院投入加大,但还应加大基本支出补助力度
5年来中医医院财政与上级补助收入增长57.71亿元,增长了161%,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7.13%,业务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9.89%。财政补助年平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业务收入,说明各级政府重视加大对中医医院的投入。虽然政府对中医医院的补助在逐步加大,但2009年仍只占10%,其中用于人员工资补助的“基本支出补助”只占到总收入的4.76%。今后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医医院人员工资的补助力度。
4.3 中医院人均年业务收入与综合医院相比仍有差距
虽然中医医院院均年业务收入和人均年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均高于综合医院,但实际的绝对值低于综合医院。用人均年业务收入单因素分析,2009年中医医院人均年业务收入比综合医院少4.23万元,2009年中医医院有职工51.85万人,仅此一项,中医医院的业务收入比综合医院少219.33亿元,这一笔钱又可以新建或扩建多少中医医院?
4.4 合理调整中医医院人员经费支出比例
中医医院人均人员经费支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略快于综合医院,反映了中医医院职工收入增加明显,但绝对值仍低于综合医院。2009年中医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25.53%,我们认为职工支出以占总支出的22~25%为宜,中医医院的这个比例应当适当下降。
4.5 中医医院仍存在“以药养医”的现实
2009年中医医院医疗的收入支出亏损13%、药品的收入支出盈余6%。说明“以药养医”的体制暂时难以取消。近年来卫生部联合有关部委出台了一些文件,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和改革药品价格管理进行了规范,使医院依赖药品加成收入的程度降低,但医院医疗仍是亏损状态,中医院医疗亏损更为明显,国家仍需加大对医院的补偿和加快医改步伐。
政府投入不足,医疗服务价格与价值背离,“以药养医”已成为医疗机构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无奈选择。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从源头上控制药品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及社会医药费用的高涨势头,就必须落实好各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政策,加快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步伐,使医院经营能保证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资料[G],2009.
[2] 陈珞珈.我国中医医院资源与效益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1997,17(1):16.
[3] 袁杰,敖检根,朱建设.江西省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2):40-41.
[4] 王国和.浅议新形势下医院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完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17(7):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