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国民俗 地名趣谈 人生感悟 短信精粹 中外旅游 开心笑话

读经典 品人生 (严建文)

2023 年 2 月 23 日

严建文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党中央的文化战略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退休以后我认真的读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尽管理解不深,但仍是收益不浅。不要觉得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就很聪明,古人虽然没有高科技,但是对人生的思考,我们不见得就能超越他们。今天的很多问题,其实古人已经思考过了,比如人生需要阶段性调整,当无法改变环境时,就要顺应环境,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比如义利问题——人到底应听凭利益驱动,还是应该有道义的指引呢?这些经典化的思考,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
  中国人有独特的处世哲学和文化心理,传统文化对于协调关系,管理个人情绪都“善莫大焉”
  还有,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实践的智慧。是跟我们做事联系在一起的,更多的是对人生境界和目标的理解。
  尽管传统文化还有许许多多的理论难点,还一时难以廓清,能否被人认同、理解和接受,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灿烂的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确实有着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我愿意将一些读书心得能与大家交流共勉。
  “谦”的胸怀
  谦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十五卦。 谦卦的卦象是,上卦为坤,下卦为艮。坤为地,艮为山。其意为“地下有山”。这座山在平常人的眼中是看不到的。故而,为谦。 所以“谦谦君子”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到!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妄自称之为“谦”! 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可以称之为谦。比如周总理在各个方面的工作都相当有实力。但总理却劳而不居功,谦而不退缩,卑而有原则。我们的周总理,那真是谦谦君子,儒雅风度,众人仰视,万民钦服。
  周文王在解释谦卦的彖辞中这样讲:“谦,亨。君子有终。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周文王告诉我们:
  能做到谦和之人,其命运和事业必然亨通。凡是谦和之人必然是长寿而善终。
  天上的日月星,是通过自己的光明而照耀大地,从而给天下的万物众生带来惠济的好处。地上的芸芸众生,是卑微地遵从上天的运转而生长变化。
  上天的日月星是通过盈亏、阴晴、寒暑、圆缺而进行有节律地变化。太阳日中则移,月亮圆满则亏,万物繁盛则衰,气候暑往寒来,正是这种亏盈变化展示了日益谦退的品格。大地的万物众生则顺从上天的变化而有节律的诞生,成长,繁殖,延续。春天诞生,夏天成长。一旦到了最繁盛的盈满之时,就开始在秋天隐退,在冬季收藏,在日益不停的迁流变化中谦隐退让。
  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总会鬼使神差的遇到各种倒霉事情临头。比如在评定职称之时,因有人一句话而没评上;在该提级之时,因有人否决而事不成;自己的好事莫名其妙的被人顶了等等。这种现象不是小人的捣乱,而是鬼神假借某些人来实现这种侵害。为此,你不要埋怨、泄气、沮丧,只是你的能力还不够,阅历还太浅,胸怀还太窄,欲望还太强。正是挫折阻止了你的欲望,挫败了你的傲气,既然你想得到的好事没得到,那么也避免了你可能得到的祸患。
  人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趋利避害。自认为的好东西都希望得到;自认为的祸患都希望躲避。为此,轻易获取的好处使人变得贪婪;受到庇护的错误使人变本加厉;金钱买通的权力使人专横跋扈。古人讲:“骄奢淫逸,所自邪也。”任何人只要达到了骄奢淫逸的状态,自己就往邪道上走。无德之人无论得到什么都不新奇。但讲道德的人在欲望的追求中,自然就有鬼神在你发展到充盈圆满之前就来捣乱。“鬼神害盈而福谦”就是告诉我们:正是挫折、倒霉、甚至不公正的对待,才能够磨砺你的意志,进行深入的思考,改正自身的缺点,提升自身的素质,从而使你走正路,行正事,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人生之道厌恶圆满和盈余,为的是害怕物极必反。 轻易的成功和圆满容易使人迅速走向反面。孔子讲:“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凡事要留有余地,见好就收。比如,现在中国的房价太高,不少富豪在故意炒作。其实一个家庭并不需要太多的房。最近不少文摘都转载了曾国藩后代一番话。三口之家若有五间房就表明开始走向衰世,若有七间房就开始走向绝世。还有《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的爷爷是曹寅,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奶妈,曹寅则是康熙皇帝的伴读。他们一家得到康熙皇帝的宠信,那时家里的银子如同流水一般的挥霍,到了曹雪芹的时候就连粥都喝不上。曹雪芹在《红楼梦》道出了“寅年吃着卯年的粮。”的无奈。“人道恶盈而好谦”就是教导我们谦虚谨慎,恰如其分,适可而止。 
  谦卑之人都是有智慧,有实力而得人心的人。这种人脚踏实地,勤劳肯干,做人低调,自有尊严。他们尽管谦退卑微,却使人不可踰越于他们。谦谦君子,必得福报,必得善终,必兴后世。
  老子对周文王的话感触颇深,他讲:“保此道者不欲盈”,道就是发展的趋势,发展的必然性。人活着就得思虑长远,为保长久的人生之道,就不要希望物质上太充盈,财富上太富有,权力上太尊贵,继续自己简单,清贫而幸福的人生。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黄帝是一位思维高超的哲学家。在黄帝的著作《黄帝阴符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人生没有直线可走,总是在磕磕绊绊,风雨兼程中进行的。当一个人遇到倒霉事,甚至是挨整,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处境是很无奈、很痛苦甚至很屈辱的。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还能够尊重、信任、关心、帮助他,就会使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恩惠,所以他对“人要有良知,要知恩感恩,不要忘记所有教育、培养、关心、帮助过自己的人”,有着特殊的感受而倍加珍惜。经历过被打击,他们不仅锤炼了坚强、忍耐、学习、在逆境中奋起的性格;同时又深深懂“要感恩养育的父母、学校的老师、插队的乡亲、每一个工作单位的领导同事,并且在他们需要关心和帮助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由此人生境界不断升华。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也推动着良好的社会风尚的传递。知恩就是因为先前受过磨难,故而“恩生于害”。  
  “害生于恩”便是另外一番情景了。有的人在一定的时候,路走的格外的“顺”,权钱名利之类的好事,来的实在太容易了,在这种状态下,无论给他什么好东西,他也不会珍惜,更不会感恩。更糟糕的是自身的问题,工作的过失不受惩罚,还能受到庇护,使这些人自以为有靠山有保护伞,由此而得意忘形,为所欲为。他们做人不懂得克制,对人不懂得尊重,做事不懂得尽心,对物不懂得珍惜。等问题成堆了,性质就发生变化了,理所应当地受到应有的惩处。当受到惩罚的时候还怨天尤人,认为自己受迫害了。其实这个“迫害”的起因,就是当初你所得到的恩宠太多了,这就是“害生于恩” 。
  文强,10年前破获张君案,曾被公安部记为一等功。“文强”的名字“走向全国”,也变得星光灿烂,但自那以后,自认为有功的文强,对权力和享受,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欲望。谁都看不起,谁都不放在眼里;老子天下第一,老子干什么都可以,他曾让下属跪着和自己讲话,他曾让派出所所长向小姐敬酒….。10年后,却因成为黑恶势力的最大“保护伞”, 收受的贿赂和巨额来源不明财产2000多万,受到法律的严惩。王怀忠在任期间,他的违纪违法的行为,早已被举报,但一直不被处理,职务还不断提升,一直到了副省长的位子上,罪大恶极了,才被法律的严惩,这些也都是“害生于恩” 。
  老子熟读黄帝经典,他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这句话,不断地思考、体验,就将恩和害,扩展为祸和福。 引申而说出:“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好事为恩,坏事为害,恩者为福,害者为祸,恩和害互为条件,祸和福相互依存。这就是黄帝对人生的感悟,也是老子品味出的人生辩证法。为此,老子在出函谷关的楼关台上自然写出:“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不争的道理”     
  老子在《道德经》中,一而再,再而三提到“不争”。 
  在第七章讲:“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圣人在权钱名利的问题上,总是甘居他人之身后,却反而居其他人之先;圣人总是将自身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反而是自身的生命和利益都得到了保存。
  在第八章讲: “夫唯不争,故无尤。”正因为不去争执,故而就没有忧愁和祸患。
在第二十二章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惟有什么也不争,故而天下没有人能够与之相争。
  在第六十六章讲:“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个“其”就是大禹,或者泛指圣人。正因为大禹什么都不争,故而天下所有的人都无法与之相争,争夺天下最高的权力——天子之位。
  在第六十八章讲:“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这就是说,善为君子之士者,绝不以勇武为能;善于打仗之人,绝不发怒;善于战胜敌人之人,绝不给予敌人以机会。善于使用人之人,总是善于卑微谦下,这就是不争之德,就是用人出力之方。
古今中外这种“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例子是很多的。
  马克思在世界历史上只有这么一位思想家是尽其全力为天下的穷人而奋斗的知识分子。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的时候非常穷困,实在没饭吃了,就变卖燕妮陪嫁的银餐具。几个孩子都因为没钱看病而死在马克思夫妇的怀里。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马克思写出了巨著《资本论》。马克思既不与世人争功,也不与他人争名,但马克思却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伟人。
  孔子曾周游列国,目的就是为了平治天下。后经高人指点,明确了自己的历史责任,在最后的余生中整理出《六经》,并且流芳百世。而与孔子同时的帝王将相无论怎样争名争利,最终还是争不过孔子几千年的历史地位。
  司马迁为苦战西域的李陵向汉武帝辩护了几句,就遭到残酷的宫刑。司马迁为此曾痛心疾首,但在反思人生和使命之后,决定默默地整理自轩辕黄帝到汉武帝时代的整个历史。而司马迁不仅以此举洗刷了自己的耻辱,同时还流芳百世。
  李时珍不仅医术高明,在当时还是为皇帝看病的太医了。但是,当他认为以往的《本草》经典错误频出,就毅然辞去俸禄丰厚的太医,每天风餐露宿地走遍名山大川去采集各种草药的标本,其中的艰辛,难以尽述,尤其是在武当山他的同伴被道士推下山崖摔死,已经整理出来的书稿被毁掉。但是,李时珍并不放弃,继续了自己艰难选择。正在付印的《本草纲目》还未成书,而李时珍却永远合上了眼睛,但李时珍的历史地位有谁能争得过呢?
  焦裕禄在兰考县当了一年半的县委书记,就对兰考的沙漠,水患,风沙的治理提出彻底解决的方案。还有领导林县修红旗渠的那个县委书记,既不用电,也不用抽水机,只按照每公里一米落差的方式在太行山的半山腰之上修建了一条红旗渠。只要一到林州就是郁郁葱葱,泉水叮咚。他们所争的都是事业,他们的功劳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孔子特别注重人格的道德修为,他主张谦让待人,礼让处事,谨慎言行,严于律己,把名利、实惠让与他人。让就是不争。孟子说“俭者不夺人”俭朴之人知足常乐,安于现实、安于平淡,什么事业都可以做,不会被安排在哪个工作岗位上所困扰,如意时保持应有的谨慎,失意时也不会感到对他的威胁,既不攀比又不夺人之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同志是很多的。比如,1998年国家机关机构改革,人员精简50%,为此很多同志离开了自己非常热爱的工作岗位,有的到其他企事业单位,有的自谋出路,还有很多同志提前退休,有的退休时甚至还不到40岁,对自身而言损失是很大的。提前退休的与到点退休的同龄人无论在职务级别上,还是退休工资上都有很大差距,这是很让人痛苦的事。但是大家能够顾全大局,承担了改革的成本,既不向组织提过分的要求,也不说抱怨的话,很多人很好的安排了退休生活,在其他领域作出不俗的成绩。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境界、胸怀、觉悟真是让人敬佩。
  而奢侈之人,妄自攀比,有权横夺人爱,为事不度祸福,他的发展过程就是攀比争夺的过程。其实你认为好的东西,别人也认为好,“钱权名利”便成了争夺的对象。“钱”字的繁体是由金和双戈组成的,说明金是贵重的,想得到钱必须用戈抢,双方都用戈,争抢必伤人。从长远看,争者不如让者,让者可以减少矛盾,避免祸患,看似一时不利,实则长久平安。老子在《道德经》最后的一句话仍然是:“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上天之道对天下的万物只有利而没有害;圣人之道就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努力奋斗,绝不相争!
  “追求无咎”
  殷商末年纣王嗜杀成性,周文王—姬昌只因对纣王的暴虐行径暗暗叹息,就被纣王毫无理由地拘禁于羑里小城监狱长达七年之久,期间还残酷地杀害了他的儿子。在如此危难之际,周文王深知稍有不慎必遭杀身之祸,只能理性思考,谨慎为事,无过无错,等待时局转变。在羑里城中,文王在冤屈、丧子、屈辱的精神折磨中以占卜度日,不断地推算自己的命运,未来的结局,应对的策略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逐渐稳定,境界不断提升,信心日益增强,他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也看清了未来的结局。
   他在占卜的过程中,将伏羲的八卦再次重叠组合成六十四卦,为了把自己的感悟让后人能够理解,对每一卦都写了卦辞、彖辞,对每一卦中的每一爻以及上下各爻之间的关系都写了爻辞。这是一项浩瀚的工程,非常艰辛的脑力劳动,也是令人着迷的哲学思考与辩证法的逻辑推理。
  周易的言辞具有强烈的危机感,所有的卦辞、爻辞的要点就在于无咎。
  周易的最高追求不是大吉大利,而是无咎。因为吉凶是一体的,吉凶的实质就是人生得失之事。当你获得某些利益的时候,也会失去一些东西,不可能只占便宜,而不吃一点亏。不可能什么好事你都要,所有不好的事都与你无关。可是人总是喜欢大吉大利,比如,想成名成家、职务提升、愿意到具有挑战性的关键领域来展示自己…..。但是,要想得到上述好事,你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必要的专业知识,对事业发展的贡献等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否则像孔子说的:“德簿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一个人品德微簿却权高位尊,智力弱小却想谋虑大事,身单力小却要身负重任,如此很少能达到目的的。尤其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速度前所未有,机遇挑战同时存在,发展的风险性和复杂性更加严峻,竞争的优胜劣汰更加残酷。如果身负重任而能力不足,当风险来临时,既没有从容应对的胆量和勇气,又缺乏准确判断和有效化解危机的能力和智慧,结果把小问题弄成大问题,把大问题弄得不可收拾,不惹大祸才怪呢。当人把你捧得越高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掉下来是越惨的。人有没有必要爬得那么高?这个需要自己斟酌,该爬高就爬高,倘若不必要,那就适可而止,到哪里都很快乐,有这样的修养就对了。
  很多人都认为追求无咎就是没有过错,那是不可能的。人只要做事就永远有过错,只是大小不同而已。追求无咎的要求是:
  首先,犯错后要后悔,不找理由,不掩饰过错,能够勇于承认错误,勇于道歉,要有揽责于己的胸怀。一个领导的威信何在,就在于群众对你的信任,在遇到需要担当责任的关头就回避或推卸,还迁怒于人,必将失去人心。揽责于己应是领导必备的品德,能够承担责任的领导不仅胸怀坦荡,问心无愧,而且更得到了人们的信任和拥戴,也奠定了他事业发展的基础。
  其二,犯错后要认真查找原因,要吸取教训,要改正。犯错总是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各方面因素。如果是制度的原因,就要建章立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是方式方法的原因,就要加强学习,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认知和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解决困难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工作水平和领导能力;是自己为人做事的出发点有问题,就必须坚决改正,绝不再犯。一个领导要有广阔的胸怀,能够容人、容事、容己,不能对看不顺眼的人就折腾人家,被折腾的人是很痛苦的,不公正的对待很可能影响人家一生。凡事都要兼顾,想想自己,更要想想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有正确的政绩观,不能为了自己的业绩和发展,不顾国家的损失浪费,去干劳民伤财的事
  其三,犯错后要补救,犯了过错就要真心想改过,以实际行动来补救。犯错的结果总是给国家、社会、集体带来损失,涉及个人的,还会给人带来伤害。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补救,将损失和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努力把过错演化为无咎。
  追求无咎,你还必须要走正路、行正事,是公民就要遵守公民道德,是共产党员就要按党章办事,是领导干部就要执政为民。这样就是有点小的过错,大家也很容易谅解你,也不会有什么凶祸!

                                  2010年11月

此文发表在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离退休之友》刊物上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