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2 月 21 日
英雄末路功未成
江涛是一个知识过人、勤奋过人、成就过人的人,今年48岁,正是他科技事业上硕果累累、如日中天的时候。但是,这位众人敬佩的人才现在却躺在病床上。他诸病缠身,痛苦不堪,生不如死,日本人“过劳死”的观念使他壮志未酬身先病倒。
江涛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靠卖冰棍将他养大,由于家庭出身不好,文化革命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又把他抛到山村十年。他白天栉风浴雨地劳动,晚上三更灯火五更鸡地复习功课,终于考上了大学,又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后来一家人从内地一个地区调到了北京某部委的研究院。他没有“刀枪入库、放马南山”,而是像一朵浪花一样一路奔腾向前—学习、学习、永远在学习。
1994年他到日本去讲学,日本中年人尤其是知识份子中的“过劳死”现象与观念将他感染了。一个日本中年专家告诉他:“活着就要拼命学习、拼命工作、拼命挣钱,老死、病死、累死最终都是一死”,绝大多数日本中年人白天工作完8小时后,匆匆吃点饭便又奔去干第二职业,还要上班4至5个小时,有些人累死在办公桌上,有的人倒在了人行道边┄┄江涛“想穿了”,他在日记上写道:“人生苦短,来日无多,我要报效祖国、报答母亲,活着干,死了算”。
“过劳死”—健康误区、生活歧途
江涛学富五车,但眼睛没有近视。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不去注意保健,而是更加超常地用眼。白天在研究所里他全神贯注,盯着电脑屏幕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晚上回家看资料到深夜。出差的飞机上、火车上、摇晃的汽车上他都在读书和思考。 45岁那年眼睛突然花了,随之度数越来越深,还经常冒金星、发昏朦,见风遇冷就流泪,严重的眼病经常停止了他的工作。
老母亲谅解他尽忠难以尽孝,妻子暗叹丈夫成了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电脑机器人”,儿子说他爸爸一天到晚忙得象打仗一样┄┄
由于长期的积劳成疾和伏案工作,他又患了严重的颈椎病和萎缩性胃炎,头颈和手臂剧痛麻木难忍,胃病使他消化不良,瘦骨嶙峋。病魔终于将这个科技铁人击倒在病床上。他痛悔了:过劳并未功成业就,积劳成疾还拖累家人。
英年更当惜健康
人到中年,进入人生的鼎盛时期,但我们要认识到他的特点。
从工作来说,中年人大多是单位的骨干和中坚,他们日理百事,独当一面,指挥一片,拳打脚踢,心力与体力都是超负荷的劳动,这段时期是人生最忙最累最苦的阶段,古人说:“力所不胜而极举之则形伤也”,久而久之,身体这部机器就会出故障和瘫痪。
从生理来说,此时虽然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但也正是身体由盛变衰的时期。他们呼吸机能逐渐减退,内脏功能慢慢老化,消化器官日趋疲惫,以往的一些疾病和损伤正在演变为慢性病或难治症。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肿瘤和慢性胃炎等多是这个时期形成的。如果不注意保健和锻炼,或恃强逞能,有病或抗或拖,待到大病临头时再去“抱佛脚”则为时已晚了。
从精神与心理方面来说,中年人正是多事之秋。他们身处激烈的竞争之中,还要去处理周围的社会关系,单位的人际关系,家庭的婆媳、夫妻、子女关系,要应对许多冲突、矛盾甚至承受难言的委屈,他们心力交瘁,很多人都感到心累甚于身累。由此会引发一些免疫、内分泌和神经精神方面的失调或疾病,心理疲劳与障碍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疾病的起因。
用牺牲健康作代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没有健康,没有身体,壮志未酬身先死,不是光有良好愿望没有实际结果吗。汉朝一代英杰贾谊写下了《过秦论》等千古名篇,但中年而夭。当代一些杰出的知识分子英年早逝,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缺憾。
列宁说:“身体第一,学习第一,工作第一”“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将健康列在首位,足见健康的重要。金钱是财富,但终是身外之物。健康是人生最大最恒久的财富,它永远属于自己。幸福是人生的追求,疾病缠身又何言幸福呢?财富需要积累,但积累健康比积累财富更为重要。中年朋友们,让我们关注健康,培育健康,做一个充实、健康、幸福的人。
(注:《祝您健康》杂志1999年第7期,发表时原标题为“英年过劳 难酬壮志”。本文删节改写后用“中年人过劳现象堪忧”为标题在《中国医药报》1999年2月28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