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国民俗 地名趣谈 人生感悟 短信精粹 中外旅游 开心笑话

百科知识(2012年)

2023 年 2 月 19 日

宗教
梵蒂冈、天主教、教父
各国佚闻趣事
马可·波罗与意大利面条

                 宗教
             梵蒂冈、天主教、教父
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最大的教堂。它的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才有天安门广场那么大,但这也是一个国家。梵蒂冈是世界上唯一使用拉丁语的国家,这个名字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先知”。但是,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可以容纳五万人做祈祷,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全世界的八亿天主教徒都听这里的声音,里面金碧辉煌,十分高大雄伟,世界最著名的雕塑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为这个教堂设计了宏大壮观的穹顶,这里是全球天主教徒最向往的地方,就像伊斯兰教的麦加一样。著名的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最后的审判》和天顶画《创世纪》,就在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宫等建筑里面。
梵蒂冈是一个宗教领袖制国家,国家的元首即教皇,教皇具有最高立法、司法、行政权,自称是“基督在世的代表”,是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选举教皇时,由年龄在80岁以下的红衣主教们,在梵蒂冈的西斯廷礼拜堂内举行的教皇选举大会上选举产生,新任教皇必须得到三分之二以上的选票才能当选,任期可以终身。
梵蒂冈的中央政府又称作“圣座”,因为是圣人基督在今世的一座“中央政府”嘛。它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向其他主权国家派出了179个外交使节,有“圣座大使”、“圣座公使”和“圣座代表”。“圣座大使”相当于大使,“圣座公使”相当于公使,“圣座代表”则仅仅是教宗的代表,在法律上不执行外交职权。梵蒂冈通过他们来控制驻在国天主教教会的活动,并参加国际政治、经济活动。梵蒂冈也接受由其他国家派出的外交使节。但是很好笑的是,由于它自己国家的面积太小,根本无法建大使馆,别国派往梵蒂冈的外交使节一般都在罗马市设立大使馆。这样造成的另一个很好笑的结果是,意大利派驻梵蒂冈的大使馆,是设在意大利自己国境内的罗马。由于国土只有弹丸之地,梵蒂冈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不面子了。梵蒂冈对外的基本政策,是宗教的、人道的,而非政治的,也无关经贸、军事 。
1922年,首位梵蒂冈驻华代表驻于北京。1946年中国教会圣统制建立后,教皇驻华大使馆设置在南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华公使黎培理总主教被我国驱逐出大陆。目前,梵蒂冈是唯一与中国台湾保持官方外交关系的欧洲国家。我国政府与梵蒂冈因为宗教问题一直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尤其是在主教任命的问题上有较多的争议。
据导游介绍,梵蒂冈的常住人口才有九百人,都是天主教的专门神职人员,这些信徒们是不能结婚生孩子的,那么梵蒂冈的人口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不会越来越少吗?不会的,他们有一种公开竞争竞聘的制度,隔一段时间,就要从全球范围内,将最优秀、对天主教贡献最大的人,选拔到梵蒂冈来,补充它的新鲜血液,不断完善提高天主教圣城的自身素质。教会的人事制度,有一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梵蒂冈的中心广场
  梵蒂冈这么庞大的一套机构,靠什么来维持它的运转呢?其实梵蒂冈是很有钱的,它是披着红色牧师长袍的“世界级大款”,万贯家财缠在腰里,外人和教徒们并不知道,它一般不向外公布它的财政收入。它的收入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全球信徒的捐款。像美国总统小布什、世界股神巴菲特、IT巨子比尔盖茨这一些名人或巨富都是天主教徒,仅他们一年就要给梵蒂冈捐数亿美元。第二笔财政收入是投资。梵蒂冈在许多国家有大量的土地和投资,又有大量黄金和外汇储备,是一个庞大的国际金融托拉斯。它有六万多公顷的不动产,常年对外投资。据西方报刊估计,梵蒂冈在北美和西欧国家的投资高达几百亿美元。第三笔财政收入是旅游观光。每年来此旅游的人约四千万,旅游收入数亿欧元。2003年罗马教皇说,他们的外汇储备是205亿美元。美国的摩根财团是梵蒂冈资产的最大代理人。
  梵蒂冈禁止游客或当地居民在它的土地上,穿着露出膝盖以上的部位,以表示对这座上帝之城神圣的敬意。我们还没有到这里,导游就让我们这些男人女人,不能穿短裤或短裙子,如果穿了,或者在炎热的夏天,那就要用一块长布,把下面露出来的腿包起来。

我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上留影
这里咱们也来了解一下天主教的有些常识。
教廷组织:
1、全球天主教会形成了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教皇为教会元首,他和他的政府机构(一般称为圣座或者教廷)就在梵蒂冈。
2、大会会议:教皇召集全球主教,为解决处理教会的重大问题举行的会议,为不定期的会议。
3、全球主教代表大会:教皇召集全球各国主教团推选的代表,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提出大会的集体意见。这有点像联合国的代表大会。
4、枢机团:原为教皇的参议院,其成员由教皇自由任命,多数人分别担任教廷圣部各部长或重要教区的首长。
5、教廷各圣部(因为基督是圣人,所以各部叫“圣部”):是辅佐教皇的常设办事机构,含国务院或教皇秘书处、教会公共事务部、九个圣部和三个具有会议性质的委员会(促进基督徒合一委员会、非基督徒委员会和无信仰委员会)。
地区性组织:
1、通常每个国家或者较大地区的各位主教,共同组成“主教团”。
2、几个毗邻的教区,可以按人事、环境及信徒多少的需要,组成一个“教省”,这不是当地国家行政区划的“省”,而是他们教会的一个“省”。
3、直接主管一个地区事务的行政单位为“教区”,其首长为主教。能不能理解成咱们中国行政区划的“地级市”?
4、教区分为若干教堂区,主教任命一位司铎(神父)为教堂区主任。各教堂区可以组织各种信徒团体或善会。
职位分类:
1、教皇,由红衣主教们在罗马选举产生。
2、红衣主教,由教皇直接任命,分别掌管教廷中央政府各部门或重要教区的领导权。我理解成各部“部长”或地方的“省长”,不知对不对。
3、宗主教,职位仅次于教皇,也是罗马教廷中的高级主教。
4、大主教,亦称总主教,其职位略低于宗主教,是驻在大城市管辖一个教省的主教,有权召开教省会议。
5、主教,主管一个教区的行政领导。
6、教父,一般神职人员,协助主教管理教务,通常为一个教堂的负责人。
这里有一个问题要讨论清楚的是,教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一个不好的形象,现在报刊杂志使用“教父”这两个字时,经常是贬义的,并不是指教会里所指的“教父”。人们经常望文生义,或以讹传讹,以致混淆了这个名词的本义。如获得奥斯卡三项大奖的美国电影《教父》里,将纽约黑手党黑社会头目维托·柯里昂称为教父”,此后又有中国的书籍和影视作品,将上海滩的黑社会老大杜月笙称为上海的“教父”。
实际上,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教父”的词义有两条:1、基督教指公元2—12世纪在制订或阐述教义方面有权威的神学家;2、天主教、正教及新教某些教派新入教者接受洗礼时的男性监护人。
梵蒂冈和天主教所指的教父,是上面第二条定义的那种人。而上面所说的第一种人,那些“教父”,则是早期基督教里那些博大精深德高望重的主教、神学家、历史家、思想家、演讲家们,如欧瑟伯、戴尔都良、奥利振、依勒内、奥斯定、亚大纳削等人。这些西方神学大家们在基督教的理论、信仰和教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的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后来的教会和信徒们经常尊称他们为“教父”,也就是“教会的父亲”。而现代一些文艺作品里的各种“教父”,则是对原来“教父”词义的借用、化用和引申。
罗马是天主教的圣地,天主教堂比比皆是,据说共有450余座。其中最有名的有4座:一个是圣乔瓦尼教堂,因历史久远,被称为天主教堂之母。一个是圣玛丽亚大教堂,是西方第一个供奉圣母的教堂。一个是城外的圣保罗教堂,建在保罗殉难之处。它们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一起并称罗马四大教堂,都是金碧辉煌的圣地,值得去游览,不少看了后很震憾人心。
摘自陈珞珈日记

 

各国佚闻趣事

  马可·波罗与意大利面条
威尼斯是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乡,我们坐贡多拉小船游城时,船夫指着一幢很旧的四层楼房,用结巴的中文说,那是马可·波罗的故居。他在中国居住了很长的时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还做过扬州的县令,他最早把中国的情况介绍给了欧洲。现在威尼斯与我国苏州是友好城市。导游说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后,将中国的葱油饼带到了这里,他要送给当地人吃,他不知道饼里的馅是怎么放进去的,又不知道怎么去煎这个饼,于是他就把饼放到当地人烤面包的窑里面去烤,结果烤出来后,当地人都说非常好吃,当地人问他这种饼叫什么?他说叫烤饼,威尼斯语就是比萨,后来就发展成了世界闻名的比萨饼。导游还说,马可·波罗把中国的肉酱面条也带到威尼斯来了,他煮给当地人吃,煮了一半还没全熟,就捞起来用肉酱拌着给人家吃,大家都说好吃好吃,这就是意大利面条的前身。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有依据,我觉得有点玄。

威尼斯水城的大教堂

这里专门说说意大利面条吧。因为意大利面条是他们的主食,也很有名。
意大利面条呈黄色,耐煮、口感好,是当地人的一种主要饮食。我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时,有一年意大利大使馆请我们去吃饭,招待我们的就是意大利面条,用西红柿酱一拌,就开吃。我当时很纳闷,怎么他们宴请外宾就用面条,当时我不喜欢那种口味,觉得没有中国面条好吃。其实,使用他们正宗的原料是意大利面条具有上好地道口感的重要条件。意大利面条用的面粉和我们中国人做面条用的面粉不同,他们用的是一种“硬杜林小麦”,所以久煮不糊,不粘锅,这就是与中国面条的最大的区别。除此之外,拌意大利面条的酱也是比较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意大利面条的酱分为红酱青酱,白酱和黑酱。最经典的是意大利肉酱面,是著名的意大利面食。然后它的形状也不同,除了普通的直身面条外还有螺丝型的、弯管型的、蝴蝶型的、贝壳型的好几十种。

  威尼斯水城

                             摘自陈珞珈日记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