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2 月 25 日
一、中医中药事业的现状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独具特色与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互相补充,共同承担保护和增进国民健康的任务。我国目前已有中医中药人员l00余万人。其中在卫生部门的医师和药剂人员共有54万人,在医药行业从事生产和销售的职员有50万人。
(一)中医中药的管理体制
我国政府为发展传统医药,于1986年建立国家中医管理局,在此基础上1988年又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形成了中医中药统一管理的管理体制。在我国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里,初步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中医中药行政管理系统。中央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管政策法规和各项业务工作。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设有中医管理局、中医处和医药管理局;地区(市)设有卫生局中医科和医药管理局;县卫生局有人专管中医行政,县设有中药材公司。数千名政府职员专门从事中医中药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的卫生事业经费里,中医经费占有一定比例,并单列财政科目。中央和省级财政还列支专门的中医补助经费。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职能部门的有效管理,使中医中药的发展有了组织上、管理上的保障。
(二)遍布城乡的中医医疗网络
我国有一支数量较大的中医药技术队伍和医疗机构,形成了遍布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网络。目前,全国卫生部门共有中医药人员534162人(不包括医药部门的50万人),其中中医358552人,他们中有不少是医术精良的名老医师和专家。全国有2552所中医医院,设有病床236060张,中医医院有职工353373人。此外,还有治疗各种专门疾病的中医专科医院303所,有病床15357张。有中医门诊部和诊所500个。中医医院最大的有1000多张病床,最小的农村中医医院也有60张病床。城市居民随时可以到当地中医医院就诊,如北京市市区就有12家中医医院。中等城市均有中医医院。全国2000余个县(市)中,除少数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外,基本上都有了县(市)中医医院。政府对现代医药与传统医药一视同仁,患者的中医中药费用和西医西药费用都可以在医疗保险中报销。
(三)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
我国将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作为中医药事业的战略重点,由传统的师承教育发展为以院校教育为主体的格局,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学科、专业门类基本齐全的教育体系。目前,国家开办的中医药大学和中医学院已达30所,它们均设有教学医院和研究所;开办中等中医药学校51所;13所高等西医院校设置了中医药系或专业;一批中等卫生学校开办了中医药专业。中医中药本科专业已达17个。已有中专、大专、本科、七年制、双学位、硕士、博士、博士后等教育层次。同时发展面向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及中医药函授、夜大、自学考试等成人学历教育。40年来,中医药院校教育共培养了大中专毕业生7万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500余人,西学中8000余人。
(四)迅速发展的中医药科学技术的研究
中医中药的科学研究快速发展。全国有中医中药研究院(所)170个。有6个中医药学科列入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中国中医研究院,拥有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4000余名职工,其中正副研究员及相当技术职务人员达600余人,下设科研、医疗、教学单位17个。据不完全统计,中医药科研成果,仅1978年至1994年获得部局级科技进步奖励500余项,国际奖励20余项。还原青蒿素被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及针刺麻醉继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人工牛黄、人工合成麝香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冬虫夏草深层发酵、甘草的人工种植,为资源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中医中药在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病、慢性病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多脏器衰竭、急腹症等在理论和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五)资源丰富的传统药物
我国地大物博,有着极其丰富的传统药物资源,可以确定的中草药已达5000余种,国家每年安排约500万亩土地种植中草药材(不包括木本药材面积)。1995年全国中药材销售总量达26.6万吨。全国有684个中成药厂生产4000多种中成药,有40多种剂型。另外,还有1500个加工厂生产中药饮片,年工业总产值192.5亿元。全国有中药经营企业3万余个,1995年国内中药销售总值达133.9亿元,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的购销体系。我国的许多中药已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药以其确切的疗效和副作用小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民的欢迎。
(六)中西医结合前途广阔
我国政府号召西医学习中医,中医也学习一定的西医药知识,充分发挥二者之长,实行中西医结合,共同为防病治病服务。目前我国已经培养了一支8000多人的中西结合骨干队伍(西医学习中医两年以上),招收了一批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有40所省市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设有病床8875张。全国大部分西医医院都开展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项目。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在治疗骨折、急腹症、烧伤和肿瘤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中医学和西医学正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互相渗透、吸收和融合,很多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是一项大创举,前程似锦。
二、中医中药在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与潜力
中医中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在防病治病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1996年县以上中医医院门诊接诊2.9376亿人次,住院治疗342万人,它们在完成大量医疗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许多社区医疗保健、计划生育、巡回医疗等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已成为我国一种十分重要的医疗组织和保健力量。我国的各个西医综合医院和西医专科医院,一般都设有中医科,卫生部要求西医医院的中医病床要达到医院总床位的5─10%,在城乡西医医院的门诊量中中医科占22 %。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9亿农村人口。中医中药承担了我国农村三分之一的门诊量和四分之一的住院服务量。在农村5万多个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卫生院里,有17万多中医师和中药人员。卫生院的门诊量中,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占54.35%。我国城乡有93万乡村医生,由于农民信赖中医药,乡村医生中有一半的人在使用西药的同时使用中药。可见,传统医药对我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防病治病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化学药物药源性疾病蔓延的当代,中药有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西药化学合成药物普遍带来的毒副作用和不断出现的药源性疾病,已经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我国于1993年宣布淘汰127种化学药品。相反,多数中药取于大自然植物和动物,保持了它们各种成份的自然形态和活性物质,总体上说这些天然药物很少产生毒副作用,反而能减轻或消除西药的某些毒副作用,因而受到国民的欢迎。加上中药价格相对低廉,也减轻了患者负担和政府的医药费用支出。
中医在预防、保健和康复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中医在预防、保健和康复方面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医在一些威胁生命或带来长期痛苦的肿瘤、心脑血管病、内分泌及代谢遗传性疾病和老年病的治疗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例如,中药活血化瘀方剂治疗心脑血管或其他微循环障碍所致疾病,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其他国家也得到证实。同时,很多中草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保健强身的作用,我国已经开发出一批古代抗衰老名方,具有无毒,调整人体多种功能等作用。中医药学蕴藏着有关康复医学的丰富内容,除了自然药物治疗以外,还有针灸、气功、推拿等多种非药物疗法。中医医院普遍运用了这些疗法,效果很好。此外,独具特色的“食养疗法”,各科辨证用膳,既是食品,又能治疗。中医护理重视环境、家庭和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采取“辨证施护”,普遍受到欢迎。
三、中医中药事业的政策与发展
(一)中医药政策的缘起
新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传统医药。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建国初期,政府将“团结中西医”列为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1955年国家决定,建立专门管理中医的行政机构和组织中药生产经营的企事业单位。1978年,中共中央为加快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充实中医药队伍,转发了卫生部党组《关于进一步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1982年将“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写进国家宪法总纲。1986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1988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行中医中药统一管理。1991年,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将原“团结中西医”改为“中西医并重”,列为国家卫生工作五大方针之一。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制定《中医中药发展条例》,以使中医中药在法律的保护与规范下更加迅速地发展。1997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并提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二)中医药政策的要点及其发展
1980年,卫生部提出中医药政策的六条基本要点:①努力继承、发展、整理、提高祖国医药学;②团结和依靠中医,发展和提高中医,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作用;③坚持中西医结合,组织西医学习和研究中医;④中医中药要逐步实现现代化;⑤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并为其发展与提高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⑥保护与利用中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1980年以来,国家的中医药政策在市场经济新时期又有新的发展,其要点是:①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把中医与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②坚持中医中药结合,医药并重,同步发展与振兴;③保持特色,发挥优势,积极利用先进科学技术,逐步实现现代化。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五大方针之一,也是重要的中医政策。它表现在五个方面:“①政治上一视同仁,同等地位;②思想认识上并重。解决中国的卫生间题,必须依靠西医和中医的共同努力;③学术上平等。科学成果、技术职务评定、医疗事故鉴定实行同行评议;④事业发展上并重。虽然不完全是数量上的对等,国家经费投入的平均,但要与中医药的任务与发展相适应;⑤共同享受社会卫生总资源,共同承担社会人群医疗保障任务。
(三)中医药事业的未来目标
在1996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我国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做了全面部署:“到2000年,要使已经建立的中医药事业更加巩固和完善,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医药发展体系和中药生产流通体系,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继续保持我国传统医药的国际领先地位。到2010年,要使中医药学术水平显著提高。在基础理论、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有较大进展,大幅度提高中药开发创新能力和中药产业现代化水平,实现中医药全面发展,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原载于《中国卫生政策》杂志1998年第1期(总第81期))